白居易〔唐代〕
业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孙。睿文诗播乐,遗训史标言。
节表中和德,方垂广利恩。悬知千载后,理代数贞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浣溪沙 其二 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辛弃疾 〔宋代〕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
白居易 〔唐代〕
臧僖伯谏观鱼
左丘明 〔先秦〕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谢克家 〔宋代〕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冯延巳 〔五代〕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宋代〕
眼儿媚·垂杨袅袅蘸清漪
尹焕 〔宋代〕
贺新郎·西湖
文及翁 〔宋代〕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温庭筠 〔唐代〕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