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 李颀〔唐代〕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译文及注释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注解
弄:乐曲。(“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王褒《洞箫赋》)
房给事:姓房名琯,任给事中之职。
蔡女:蔡琰(蔡文姬)。相传蔡琰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有:通“又”。(“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
戍:边戍哨所。
苍苍:衰老、残破貌。
烽火:借代烽火台。
荒:边陲、边疆。(“乞赐褒奖,以慰边荒。”《三国志》)
沉沉:低沉、阴沉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摵摵:落叶之声。
言:语助词。(“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更:gèng连词,与、和。(“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杨万里《春兴》)
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宫使驱将惜不得。”白居易《卖炭翁》)
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是且非邪。”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酸:悲痛、悲伤。(“日磾观状,益增酸哽。”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
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
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迸泉:喷涌出的泉水。
飒飒:飞舞貌。(“飒沓矜。”鲍昭《飞鹤赋》)
木末:树梢。(“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李贺《十二月乐辞·七月》)
呦呦:鹿鸣声。
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
凤凰池:中书省。(“中书监令掌赞诏令。。。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谓之“凤凰池”焉。”杜佑《通典》)
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高才:指房琯。
脱略:轻慢,不在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析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读者要问: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如何呢?于是,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那么琴声究竟如何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辛酸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其实,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秦胡笳。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州民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玉箫声断凤凰楼

杨果杨果 〔元代〕

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赏析

【中吕】粉蝶儿_思情雾鬓云

张鸣善张鸣善 〔元代〕

思情

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似玉天仙谪降人间。殢人娇,良人种,误遭一难。虽然与风月同班,比其自然中看。

【醉春风】他若是愁锁翠春山,笑时花近眼。玉娉婷慵整倦妆奁,常好是懒,懒,翡翠裙低,凤凰钗重,麝兰香散。

【迎仙客】相逢到数载余,别离了两三番,则俺那美人儿恰才人这筵席间。美酒泛金波,闲歌随象板。投至的欢意阑珊,那其间彼行皆分散。

【普天乐】分散再相逢,再相逢空长叹。人有愿天心必应,天心应人愿何难?纤腰如杨柳枝,粉脸似桃花瓣。桃柳争妍花开绽,见年年桃柳开残。人生百年,正心思忖,有限朱颜。

【十二月】苏小卿风尘意懒,双通叔名利相干。虽不学双生是对手,也合与苏氏同班。虽葬在黄丘上滩,名播在天上人间。

【尧民歌】呀!自古来知音相会果应难,争奈这少年心终岁受孤单。休将这凤凰栖老碧梧寒,投至的雁鸣莺呖杏花残。愁烦,琵琶手倦弹.这埚儿休扭做浔阳岸。

【啄木儿煞】花钿额上贴,赤绳足下拴。少年心终久相轻慢,坚心无惮,准备并洞房花烛报平安。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拨不断·菊花开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