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戏赠杜甫

李白 李白〔唐代〕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与你相遇,刚好是正午太阳当顶,你头上戴着竹笠。
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注释
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问的真情实话。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参考资料:

1、刘开扬 周维扬 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 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 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创作背景

  此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

参考资料:

1、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2、周坤著,《唐国史补》文学鉴析,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12,第189-190页

鉴赏

  《戏赠杜甫》是李白赠杜甫的诗。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大诗家,虽然在年龄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美妙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相互赠和很多。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郭沫者对此有过精辟的辨析。自从唐人孟棨解说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论。郭沫若不然其说,是高明的见解。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不失为一说。其实,“戏”字并不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以解作“开玩笑”。古人写诗题为“戏赠”,并不都是嘲弄,有许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倍觉亲切可爱。

  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能说李白看不起杜甫。《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

  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而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是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这末两句,即使解作都是李白的话,也未尝不显痛切关怀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专心致意于诗创作的,也一样“为作诗苦”。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习性,共同的甘苦,才有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多么亲切感人!李白是把人生的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从《戏赠杜甫》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2、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胜乐·夏

白朴白朴 〔元代〕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赏析

【越调】柳营曲_西山即事挽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西山即事

挽薛萝,倚嗟峨,人生胜游能几何?翠辇经过,彩笔吟哦,御墨尚岩阿。绿槐梦已南柯,苍松老似东坡。泉来山虎跑,花笑野猿歌。为甚么,僧寺占云多?

湖上

歌念奴,和昂夫,两风画船同笑语。水竹幽居,金碧浮图,倒影浸冰壶。山翁醉插茱萸,仙姬笑拈芙蕖。舞阑双鹧鸪,饮尽一葫芦。都,分韵赋的湖。

湖上晚兴

老画师,早春时,写松边一双白鹭鸶。拈断吟髭,点缀新词,渔舍小茅茨。寒香带雪南枝,晚妆临水西施。破苍苔斑竹枝,载红粉画船儿。诗.题满水仙词。

歌者玉卿

压锦丛,侍金童,蕊珠仙暂来尘世中。笋指纤秾,花貌春红,瑶台上记相逢。风清环珮丁东,月明仙掌芙蓉。琴横秋水冷,钗坠晓云松。天宝宫,惊走薛琼琼。

投闲即事

石斗滩,剑门关,上青天不如行路难。世事循环,春色阑珊,人老且投闲。文寻古调休弹,疏翁樵唱新刊。梅亭十二阑,茅屋两三间。看,一带好江山。

自会稽迁三衢三首

叠锦笺,卷青毡,行藏去住皆信天。梦笔名贤,载酒谪仙,相劝苦留连。守岩扉洞口白猿,伴渔蓑花下红鸳。拜辞了刘宠钱,笑上子猷船。迁,风月洁无边。高卧轩,赐荣园,风流晋唐人物贤。高会山川,秦望风烟,翠冷雨余天。镜湖上骑马乘船,翠微中急管繁弦。浣纱中争艳冶,采莲女斗蝉娟。还,此景有谁传?

诗酒缘,醒吟编,若耶山父老相爱怜。贺鉴湖边,夏后祠前,容我盖三椽。桃花流水神仙,竹篱茅舍林泉。五十亩种秫田,三两只钓鱼船。迁,移入小挑源。

包山书事

倚翠微,俯清溪,青山万里猿夜啼。怪我来迟,拂雪而归,月冷翠萝衣。啸白猿如醉如痴,远红尘无是无非。吟几篇绝句诗,看一局柯烂棋。饥,不采首阳薇。

酒边有诉秀才负心为作问答

望妾身,改家门,见书生可人情意亲。梦撒幺分,受尽艰辛,撅丁骂卜儿嗔。闪煞人也短命郎君,盼煞我也遥受夫人。皱双眉淡翠蛾,宽四指褪罗裙。又一春,花老月黄昏。

又答

秀才贫,记相亲,题花彩笺涂醉粉。念我白身,误却青春,千里践红尘。寄将来锦字口文,看承做梦岫行云。便金榜上标了贱名,丝鞭下就了新婚,包甚么限,包也还你做二夫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寨儿令·次韵怀古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休!来往愧沙鸥。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

张良臣张良臣 〔宋代〕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山果熟

李珣李珣 〔五代〕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赏析 注释 译文

婆罗门引·春尽夜

夏完淳夏完淳 〔明代〕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赵令畤赵令畤 〔宋代〕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赏析

蝶恋花(四首)

庄棫庄棫 〔清代〕

城上斜阳依碧树。
门外斑骓,见了还相顾。
玉勒珠鞭何处住?
回头不觉天将暮。
风里馀花都散去。
不省分开,何日能重遇?
凝睇窥君君莫误,几多心事从君诉。

百丈游丝牵别院。
行到门前,忽见韦郎面。
欲待回身钗乍颤,近前却喜无人见。
握手匆匆难久恋。
还怕人知,但弄团团扇。
强得分开心暗战,归时莫把朱颜变。

绿树阴阴晴昼午。
过了残春,红萼谁为主?
宛转花旖勤拥护,帘前错唤金鹦鹉。
回首行云迷洞户。
不道今朝,还比前朝苦。
百草千花羞看取,相思只有侬和汝。

残梦初回新睡足。
忽被东风,吹上横江曲。
寄语归期休暗卜,归来梦亦难重续。
隐约遥峰窗外绿。
不许临行,私语频相属。
过眼芳华真太促,从今望断横波目。

赏析

浣溪沙·翠阜红匪夹

朱孝臧朱孝臧 〔清代〕

翠阜红匪夹岸迎,阻风滋味暂时生。
水窗官烛泪纵横。
禅悦新耽如有会,酒悲突起总无名。
长川孤月向谁明。

赏析 注释 译文

万里春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