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刘秀 刘秀〔两汉〕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集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击破历下而开创汉朝的基业,而今将军你攻克祝阿而由此发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地界,因此你的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比的。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服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立战胜强劲的敌人,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困难。另外,当初田横烹杀了郦食其,到田横投降的时候,高帝下诏给卫尉郦商,不允许他与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降听命,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和张步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以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这项重大的计策,我曾经以为这事无人理解难以实现,如今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注释
光武帝:即汉光武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临淄: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县。耿弇(yǎn):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字伯昭。刘秀即位后,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
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平定临淄。历下,今山东历城县。
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城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耿弇攻临淄。这时光武帝车驾到临淄,亲自劳军。
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
秦末,田儋自立为齐王,割据旧齐地。后田儋子田横,立兄田劳子广为齐王,自己为相。汉王刘邦派郦生去齐劝降,田横接受,解除历下军。韩信便趁其不备袭击。
勍(qing)敌:即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郦生,即郦食其。
卫尉:即郦商。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帝位后封信成侯。
“张步”三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
“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自请北收上谷兵,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东攻张步,平定齐地。当时,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赏析

  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如:过去用兵如神的韩信,是破历下开创了汉家基业的。而今,耿弇却以攻取祝阿而大显神威,可以说是和韩信“功足相方”了。过去,韩信平定青州,是“袭击已降”,借他人之力取胜,而现在耿弇却凭借自己的才智,“独拔勍敌”,这就高出韩信一筹了。所以说“其功乃难于信也”。这些事实表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些胜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弇是个“有志者”,是个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 [1]  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这种赞誉无疑会更加激励人们的斗志,也达到了光武帝劳军的目的。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 凝炼, 如对历史事件, 寥寥数笔精炼概括, 既不铺张展开, 也不妄加评论, 省却大量篇幅, 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 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光武帝首先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所以更值得称颂,这大大地肯定了耿弇的战功。接着又引证史实,表明只要张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过。这就进一步瓦解了敌军。▲

创作背景

  公元29年冬,即位四年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割新成立的政权,派遣建威将军耿弇率领大军讨伐割据青州的军阀张步。耿弇智勇双全、指挥有方。他先攻祝阿城,“自旦攻城,未中(午)拔之”;继而又“声东击西”,消灭而人大批有生力量,先后攻占了巨里城,临淄城。在“飞矢中弇股”的情况下,他仍身先士卒,率领将士歼灭了而军主力部队,而人处于土崩瓦解之势。胜利在望,光武帝亲临临淄,慰劳耿弇,盛赞其大智大勇,与韩信“功足相方”,而且“难于信也”。光武借此以激励耿弇,争取最后的胜利。同时,又把自己处理张步同高祖处理田横相比,宣布对而政策,以鼓励张步认清形势,归降汉朝。光武帝这一举动,既鼓舞了士气,振奋精神,又瓦解了而军,有力地促使战争的迅速解决。不久,在耿弇的穷追猛打之下,张步不得不“肉袒负斧锧于军门”,投降了光武帝。至此,“齐地悉平,割据势力被铲除。” ▲
刘秀

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王维王维 〔唐代〕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赏析

对酒当歌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强来便住无禁老,暗去难留不奈春。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谏

东方朔东方朔 〔两汉〕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怨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怨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哀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谬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讬。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征赋

班彪班彪 〔两汉〕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贾固贾固 〔元代〕

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遥望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情,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赏析

【中吕】普天乐_十月六日,

杨维桢杨维桢 〔元代〕

  十月六日,云窝主者设燕于清香亭,侑卮者东平玉无瑕张氏也。酒半,张氏
乞手乐章。为赋双飞燕调,俾度腔行酒以佐主宾。
  玉无瑕,春无价,清歌一曲,俐齿伶牙。斜簪剃髻花,紧嵌凌波袜。玉手琵
琶弹初罢,怎教他流落天涯。抱来帐下,梨园弟子,学士人家。 套数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王恽 〔元代〕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立春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含烟·隋堤柳

毛文锡毛文锡 〔五代〕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程垓程垓 〔宋代〕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