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云亮了,南岳衡山积压的阴雨已消散,群峰间的天马山、凤凰山都沉浸在春天的树木里。少年雄心怀屈原贾谊的才华,山河的灵气曾钟情天湘楚大地。高歌一曲,我将为我的朋友送别,鲲鹏展翅击水从此就要开始。洞庭湖、湘江水,天连着天,水连着水,大型巨舰正要向东直接进发。

  不知怎的满天的愁云散出,却被万里东风吹得无影无踪。大丈夫岂能有区区小事萦怀于心,应该把偌大的宇宙看得如同小米。天下动荡哪里值得左顾右盼,纷繁人间大事需要我们来料理。首先抓好自身的身心修养,才使自己胸有成竹,头脑日日新,事事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而现今这些掌权者全是平庸之辈,碌碌庸庸。在平浪宫前我为我友饯行包含着多少情谊,上海崇明岛与日本对马岛仅一衣带水。你去日本求学时要有书信经常来往,我送朋友终须一别而你已远去了。

注释
七古: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罗章龙在1915年同毛泽东初次通信时,就已用过的化名。1918年四月,罗去日本临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了这首诗送行。时间约在这年初夏。罗章龙到上海(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最后通牒的日子,限期要袁答复承认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21条”),日本政府警察侮辱、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迫使他们回国。因此没有去日本。
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
屈贾:战国时楚国屈原,汉代贾谊,皆极有才华。屈,指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去职,被放遂,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因深感楚国政治腐败,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挽救楚国危亡,遂投汨罗江自尽。其代表著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贾,指汉朝贾谊
钟:聚集。古人称山川灵秀之气所聚集,便产生人才。
艨艟:通作“艨艟”,战舰,此指轮船。200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在重印的《毛泽东诗词集》中,将“艟艨”订正为“艨艟”。
宇宙看稊米:把世事看作平常。稊(tí题),草名,结实如小米。稊米,形容小。
世事纷纭从君理:1979年罗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第一次提供该诗时,觉得有负故人厚望,改作“世事纷纭何足理”,后来又恢复了原诗句。
名世于今五百年:名世,著名于世。《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诸公碌碌皆余子:诸公,指当时的当权人物。碌碌,平庸。语意见《后汉书·祢衡传》。原文为:“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余子,其余的人。
崇明对马衣带水:长江口的崇明岛和日本的对马岛,相隔只一衣带宽的水。据《南史·陈后主纪》记载,隋文帝说隋和陈只隔“一衣带水”,把长江比做一条衣带。
东瀛(yíng):东海,后也指日本。
我返自崖君去矣:《庄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反”通“返”。▲

创作背景

  纵宇一郎是罗章龙先钊早年的化名。当时毛泽东以十二十八画钊”(十毛泽东”三字的繁体共有二十八画)发表征友启事,罗章龙第一个响应,在应征信上署名纵宇一郎。从此二人过从甚密。他和毛泽东是同学,又同是新桥学学会成员。新桥学会大部分学员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因深感旧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故要求出国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由于日今曾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又是东、西方科学文化的桥梁,当时国内赴日今留学之风颇盛,在日今留学的学钊不下万人。当时(即1918年春)新桥学会大部分会员面临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许多青年都倾向于出国继续学习,毛泽东与新桥学会干事会也派罗章龙等人去日今。罗章龙离开湖南前,即1918年春,新桥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泽东还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他一个信封,说内有一首诗相赠,即这首《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又另赋临别赠言:十若今发砺,若陶在钧,进德修业,光辉日新!”为朋友远行慨发浩歌,并以此互为勉励。罗章龙到上海恰逢5月7日(1915年日今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十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日子),当时日今政府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钊,迫使他们回国。罗章龙因此没有回日今。

  罗章龙,钊于1896年,湖南浏阳人。1915年在长沙第一联合中学读书时与毛泽东相识。1918年4月毛泽东等创建新桥学会,他是最早的成员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钊同志等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他是主要成员之一。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上,当选为五人中央局成员。在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1月,因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进行右倾分裂主义活动,被开除党籍。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后担任中国人桥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七古,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句首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研究平仄对偶。

  此诗最早发表在1979年《党史研究资料》第十期,由罗章龙提供。▲

赏析

  这首诗融叙事、写景、议论与抒情于一体。诗人通过送别纵宇一郎饯别时的心境描写,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并把这些想法与愿望,直抒胸臆告诉友人,勉励他为国、为民、为实现时代赋予了我们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其中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和浩然之气,大大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送别诗。

  这首七言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共分五层:第一层,“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中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白云亮了,南岳衡山积压的阴雨已消散,天马山、凤凰山还留有春天的树木。开篇两句,为我们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也寓意祖国江山正在逢勃的春华里,让人们感到生机蓬勃。少年英雄,峥嵘奋发,心怀屈原,贾谊之才。因为屈原、贾谊都出自湘楚这个灵秀之地,青山秀水的灵气特别钟情于这个湘楚大地。曾国藩曾有句云:“连水湘江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三、四两句为朋友东行去干一番事业,作勉励之词,制造气氛,也以历史上年轻杰出的屈原与贾谊,来衬托纵宇一郎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更应好好学习。开头四句为人们描绘了一种壮观的送别场面。

  第二层,“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湖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诗从第五句开始,转入送友的主题。您走了,我要为您高歌一曲,鲲鹏展翅击浪从此开始了。第六句“鲲鹏击浪”,比喻纵宇一郎东行的壮举与气魄。当时日本与中国有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到日本留学因难重重,极不安全,故有“鲲鹏击浪”之说。纵宇一郎东行,就连洞庭湖、湘江水也高涨起来,水连着水,天接着天,大型巨舰正要向东直接进发。此时诗人不但为你歌唱,连洞庭湖、湘江水也感动得卷起波浪,摇曳苍天。七、八两句,诗人给我们勾勒了一副水边壮行的送别图:船马上就要开航了。

  第三层,“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是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在这出发之前,人们感到庆幸的是,不知怎的满天的愁云散出,却被万里东风吹得无影无踪,出发却是一个极好的天气。九、十两句表面上在写天气,实际上在写友人。劝说友人,大丈夫不要为小事萦怀于心,而应该把诺大的宇宙,只看作如小米那么大,把世事看作平常,这是对朋友的殷殷之情,也体现了毛泽东年青时巨大的襟怀。

  第四层,“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至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1917年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宗旨就是要“改造中国和世界”,并亲自起草其章程。那么,要治理世界,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先要“修身、养性、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毛泽东引经据典。《孟子·公孙丑》中孟子曾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就是说:五百年就会出一批名人。《后汉书·祢衔传》曰:“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是数也。”意思是说,天将降大任予我辈同仁,开辟新天地,非吾辈莫属。历史的重任已落到我们肩上,莫负于时代的重任,应当拼搏向前。十三句至十八句,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进行论述。

  第五层,“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诗的最后四句,点明送行的主题,回应开头。诗人与一批新民学会的同仁,为去日本的纵宇一郎在平浪宫前把盏饯行,临别之际,有着叙不完,道不尽的友情。长江口的崇明岛和日本的对马岛,只隔着“一衣带”宽的水面,隔海能相望。“天涯若比邻”,大家会心心相印,书信往返不断,但“送君千里终须别”,“饯行后我自回去,而你却已远去了。”此处表现了作者和纵宇一郎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一句,化用《庄子·山水》中的“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吾自此远矣!”表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点题园诗。▲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赏析

【南吕】金字经_稽山春晚若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稽山春晚

若耶溪边路,四山环翠微,春去人间总不知。莺乱啼,满川烟树迷。先生醉,葛洪丹井西。

春晚

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倚遍危楼十二阑。弹,泪痕罗袖斑。江南岸,夕阳山外山。

醒吟斋

老翁独醒处,半云高卧斋,雨过松根长嫩苔、栽,菊花依旧开。青山怪,白云归去来。

偕王公实寻梅

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破帽西风雪满山。顽,探梅千百番。家童懒,灞桥驴背叛。

秋望二首

杨柳沙头树,琵琶江上舟,雁去衡阳水自流。愁,玉人休倚楼。黄花瘦,晓霜红叶秋。

信远江南雁,望穷云外山,罗帕香残粉泪干。闲,倚遍十二阑。黄花慢,桂香秋雨寒。

雪夜

犬吠村居静,鹤眠诗梦清,老树冰花结水精。明,月临不夜城。扁舟兴,小窗何处灯?

金华洞中

竹暖鹤梳翅,树香鹿养茸,好景神仙图画中。通,好山无数重。桃源洞,绿波随落红。

佛会二首

水月观音相,海云狮子床,讲下飞花古树苍。凉,紫檀小殿香。天仙降,对骑金凤凰。

舞月狮王喜,献花猿臂长,何处青山不道场?凉,宝瓶甘露浆。方池上,白莲秋水香。

湖上书事三首

玉手银丝鲙,翠裙金缕纱,席上相逢可喜煞。插,一枝茉莉花。题诗罢,醉眠沽酒家。

六月芭蕉雨,两湖杨柳风,茶灶诗瓢随老翁。红,藕花香座中。笛三弄,鹤鸣来半空。

竹枕芦花被,草衣荷叶巾,一棹烟波湖上春。真,神仙身外身。蓬莱近,紫箫吹风云。

春思

象管鸳鸯字,锦筝搭凤丝,何处风流马上儿?思,那回春幕时。别离事,带花折柳枝。

游仙

桂影黄金树,帝乡白玉京,梦断钧大月正明。听,粉筝江上声。游仙兴,落花香洞庭。

别后

翠被梦中梦,雁书来处来,秋水芙蓉花又开。猜,瘦云憁玉钗。人何在?月明闲风台。

感兴

野唱敲牛角,大功悬虎头,一剑能成万户侯。愁,黄沙白髑髅。成名后,五湖寻钓舟。

阅武为李正则赋

雁翅银枪队,虎皮铁马群,画鼓三声江上村。屯,半千存孝军。梅花引,绣旗杨柳春。

闰怨

宝鉴残妆景,帕罗新泪痕,又见梨花雨打门。因,玉奴心上人。无音信,倚阑看暮云。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

杨佥判杨佥判 〔宋代〕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字令·半堤花雨

褚生褚生 〔宋代〕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厉鹗厉鹗 〔清代〕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
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
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泉子·日映纱窗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