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王勃 王勃〔唐代〕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别后的孤寂渐渐侵入我的心怀,客居他乡使我脸色变得憔悴不堪。
夜不成眠,只有在月色之下弹琴相慰,这样的相思之情怎样才能到尽头?

注释
侵:侵扰。此处有渐进之义。
容色:面容,脸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月下”句:化用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麻,起坐弹鸣琴”句意,谓夜不成眠,起来在月下弹琴,借以排遣内心的积思。调,整理。整理的目的是弹奏。
何极: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参考资料:

1、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创作背景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组明确标明思友的诗歌,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这年晚秋,王勃从梓州来游成都,这三首诗即作于深秋淹留蜀中时。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

1、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2、张培培.王勃诗歌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3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

  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了诗人的怀抱之中,即占据了他的身心,弥漫了他的精神,让他在这种愁思中难以自拔。

  因为久别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怀,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乡变容色。”乡愁之苦,可谓是一至于斯。排解愁思的办法之一,是“月下调鸣琴”,即在乡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弦,歌之咏之。

  但是,从下句“相思此何极”来看,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这个感叹。

  这首诗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这既是初盛唐之际的唐诗风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风格,或者说,是由他开创的一种诗风。

参考资料:

1、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阑人·赠吴国良

倪瓒倪瓒 〔元代〕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赏析 注释 译文

朝中措·梅

陆游陆游 〔宋代〕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赏析

水调歌头

关注关注 〔宋代〕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
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赏析

惜分飞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钏阁桃腮香玉溜。困倚银床倦绣。双燕归来后。相思叶底寻红豆。
碧唾春衫还在否。重理弓弯舞袖。锦藉芙蓉皱。翠腰羞对垂杨瘦。
赏析

木兰花(送赵判官)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阳关声里催行色。马惜离群人惜别。人怀风月记衔杯,迎步溪山供散策。
阴飚断渡江吹白。晴壑吞云天放碧。悬知诗兴满归途,三四野梅开的砾。
赏析

减字木兰花(正月十七日,孙守约观残灯。是夕灯火甚盛,而雪消雨作)

毛滂毛滂 〔宋代〕

暖风吹雪。洗尽碧阶今夜月。试觅云英。更就蓝桥借月明。
从教不借。自有使君家不夜。谁道由天。光景随人特地妍。
赏析

玉楼春(定空寺赏梅)

毛滂毛滂 〔宋代〕

蕊珠宫里三千女。滴粉为春尘不住。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
一枝谁寄长安去。想得韶光能几许。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赏析

卜算子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凉气入熏笼,暗影欹花砌。紫玉谁人三弄寒,细吹断、江梅意。
花底湿春衣,隔坐风轻递。却笑笙箫缑岭人,明月偷垂泪。
赏析

谒金门(送康伯桧)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无云天更碧。
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
赏析

雪狮儿

程垓程垓 〔宋代〕

断云低晚,轻烟带暝,风惊罗幕。数点梅花,香倚雪窗摇落。红炉对谑。正酒面、琼酥初削。云屏暖,不知门外,月寒风恶。
迤逦慵云半掠。笑盈盈、闲弄宝筝弦索。暖极生春,已向横波先觉。花娇柳弱。渐倚醉、要人搂著。低告讠乇。早把被香熏却。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