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叶梦得〔宋代〕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注释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
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微路,小路。
敧(qī)斜:倾斜,歪斜。
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称。
何事:为什么。
坐看:空看、徒欢。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拚(pàn判) 却:甘愿。
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
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平昔:往日。
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辞官归隐家园。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庭院间的小路。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于园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往来。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里化用三国时魏国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风,悲凉的秋风。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边马,指边地的军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军中的号角。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参考资料:

1、(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08 :第240页​ .
2、方鸣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下册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7 :第517页 .
3、刘振喜.宋代爱国词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年07月第1版, :第32页 .

赏析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激情,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说法,它既不是“来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确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来的含意。意思是说,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来的,自然是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黄花开,霜降至。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小窗低户”形容房屋简陋,敧斜即倾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

  “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为”在这里作助词用,没有实在意义。山翁指晋代山简,”这里作者以山简自比。拚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它与上边的“霜信报黄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前者写秋色将晚,后者写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这一句真实地记录了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后此刻的开阔心境。徙倚是留连徘徊的意思。沧海即大海,作者以谢安自比,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谢安不甘示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的仰慕与追求。“天净水明霞”则是眼前美景的写照,以此衬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后的开阔心胸:如秋天长空那样纯净,如霞映水中那样明丽。这短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却实实在在。既写了体现诗词形象的人,又写了水天明净的景;既写了流连徘徊的貌,又写了泛滥于内心深处的情。情中见景,景中含情,可谓浑然一体了。

  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飘荡,遍天涯”既显示了他的谦谨胸怀,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静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读来气势磅礴,声情并壮,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叶梦得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猜您喜欢
赏析

新乐府 司天台 引古以儆今也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太宗吞蝗

吴兢吴兢 〔唐代〕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赏析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一折

【仙吕】【点绛唇】织履编席,能勾做大蜀皇帝,非容易。官里旦暮朝夕,闷似三江水。

【混江龙】唤了声关、张二弟,无言低首泪双垂;一会家眼前活现,一会家口内掂提。急煎煎御手频捶飞凤椅,扑籁籁痛泪常淹衮龙衣。每日家独上龙楼上,望荆州感叹,阆州伤悲。

【油葫芦】每日家作念煞关云长、张翼德,委得俺宣限急。西川途路受驱驰,每日知他过几重深山谷,不曾行十里平田地。恨征马宛四只蹄,不这般插翅般疾;踊虎躯纵彻黄金辔,果然道"心急马行迟"。

【天下乐】紧跐定葵花镫踅鞭催,走似飞坠的双镝,此腿脡无气力。换马处侧一会儿身,行行里吃一口儿食,无明夜不住地。

【醉扶归】若到荆州内,半米儿不宜迟,发送的关云长向北归。然后向阆州路上转驰驿,把关、张分付在君王手里,教他龙虎风云会。

【金盏儿】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今日被坏人将你算,畅则为你大胆上落便宜。

【醉中天】义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曹孟德。倒大个张车骑。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

【金盏儿】鞍马上不曾离,谁敢松动满身衣?恰离朝两个月零十日,劳而无役枉驱驰!一个鞭挑魂魄去,一个人和的哭声回。宣的个孝堂里关美髯,纸幡上汉张飞。

【赚煞】杀的那东吴家死尸骸堰住江心水,下溜头淋流着血汁。我教的茸茸蓑衣浑染的赤,变做了通红狮子毛衣。杀的他敢血淋漓,交吴越托推,一霎儿番为做太湖鬼。青鸦鸦岸儿,黄壤壤田地,马蹄儿踏做捣椒泥。


第二折

【南吕】【一枝花】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据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朝野内度量。正俺南边上,白虹贯日光。低首参详,怎有这场景象?

【梁州】单注着东吴国一员骁将,砍折俺西蜀家两条金梁。这一场苦痛谁承望?再靠谁挟人捉将?再靠谁展土开疆?做宰相几曾做卿相,做君王那个做君王?布衣间昆仲心肠。再不看官渡口剑刺颜良,古城下刀诛蔡阳,石亭驿手挎袁襄!殿下帝王,行思坐想,正南下望,知祸起自天降。宣到我朝下若问当,着甚话声扬?

【隔尾】这南阳耕臾村诸亮,辅佐着洪福齐天汉帝主,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向君王行酝酿个谎。

【牧羊关】张达那贼禽兽,有甚早难近傍?不走了糜竺、糜芳!咱西蜀家威风,俺敢将东吴家灭相。我直教金鼓震、倾人胆,土雨溅的日无光;马蹄儿踏碎金陵府,鞭梢儿蘸干扬子江。

【贺新郎】官里行行坐坐则是关、张,常则是挑在舌尖,不离了心上。每日家作念的如心痒,没日不心劳意攘,常则是心绪悲伤。白昼间频作念,到晚后越思量,方信道"梦是心头想";但合眼早逢着翼德,才做梦可早见云长。

【牧羊关】板筑的商傅说,钓鱼儿姜吕望,这两个梦善感动历代君王。这梦先应先知,臣则是误打误撞。蝴蝶迷庄子,宋玉赴高唐,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收尾】不能勾侵天松柏长千丈,则落的盖世功名纸半张!关将军美形状,张将军猛势况,再何时得相访?英雄归九泉壤,则落的河边堤土坡上、钉下个缆桩。坐着条担杖,则落的村酒渔樵话儿讲。


第三折

【中吕】【粉蝶儿】运去时过,谁承望有这场丧身灾祸?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共敌军擂鼓鸣锣,谁不怕俺弟兄三个!

【醉春风】安喜县把督邮鞭,当阳桥将曹操喝,共吕温侯配战九十合,那其间也是我、我!壮志消磨,暮年折挫,今日向匹夫行伏落。

【红绣鞋】九尺躯阴云里偌大,三缕髯把玉带垂过,正是俺荆州里的二哥哥。咱是阴鬼,怎敢陷他,唬的我向阴云中无处躲。

【迎仙客】居在人间世,则合把路上经过。向阴云中步行因甚么?在常爪关西把他围绕合,今日小校无多,一部从十余个。

【石榴花】往常开怀常是笑呵呵,绛云也似丹脸若频婆;今日卧蚕眉瞅定面没罗,却是为何?雨泪如梭,割舍了向前先搀过,见咱呵恐怕收罗。行行里恐惧明闻破,省可里倒把虎躯挪。

【斗鹌鹑】哥哥道你是阴魂,兄弟是甚么?用舍行藏,尽言始末:则为帐下张达那厮厮嗔喝,兄弟更性似火;我本意待侑他,谁想他兴心坏我!

【上小楼】则为咱当年勇过,将人折挫,石亭驿上袁襄怎生结未?恼犯我,拿住他,天灵摔破,亏图了他怎生饶过!

【幺篇】哥哥你自暗约,这事非小可。投至的曹操、孙权,鼎足三分,社稷山河。筋厮锁,俺三个,同行同坐,怎先亡了咱弟兄两个?

【哨遍】提起来把荆州摔破,争奈小兄弟也向壕中卧!云雾里自评薄,刘封那厮于礼如何?把那厮碎剐割!糜芳、糜竺、帐下张达,显见的东吴躲。先惊觉与军师诸葛,后入宫庭,托梦与哥哥。军临汉上马嘶风,尸堰满江心血流波;休想逃亡,没处潜藏,怎生的躲?

【耍孩儿】西蜀家气势威风大,助鬼兵全无坎坷;糜芳、糜竺共张达,待奔波怎地奔波?直取了汉上才还国,不杀了贼臣不讲和!若是都拿了,好生的将护,省可里拖磨。

【三煞】君王索怀痛忧,报了仇也快活。除了刘封,槛车里囚着三个。并无喜况敲金镫,有甚心情和凯歌?若是将贼臣破,君王将咱祭奠,也不用道场锣钹。

【二煞】烧残半堆柴,支起九顶镬,把那厮四肢梢一节节钢刀剉,亏图了肠肚鸡鸦啄,数算了肥膏猛虎拖。咱可灵位上端然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收尾】也不用香共灯、酒共果,但得那腔子里的热血往空泼,超度了哥哥发奠我。


第四折

【正宫】【端正好】任劬劳,空生爱,死魂儿有国难投!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

【滚绣球】俺哥哥丹凤之目,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

【倘秀才】往常真户尉见咱当胸叉手,今日见纸判官趋前退后,元来这做鬼的比阳人不自由!立在丹墀内,不由我泪交流,不见一班儿故友。

【滚绣球】那其间正暮秋,九月九,正是帝王的天寿。列丹墀宰相王侯,攘的我奉玉瓯进御酒,一齐山寿,官里回言道臣宰千秋。往常摆满宫彩女在阶基下,今日驾一片愁云在殿角头,痛泪交流。

【叨叨令】碧粼粼绿水波纹皱,疏刺刺玉殿香风透。皂朝靴跐不响玻璃甃,白象笏打不响黄金兽。元来咱死了也么哥,咱死了也么哥!耳听银箭和更漏。

【倘秀才】官里向龙床上高声问候,臣向灯影内恓惶顿首。躲避着君王,倒退着走;只管里问缘由,欢容儿抖擞。

【呆骨朵】终是三十年交契怀着熟,咱心相爱志意相投。绕着二兄长根前,不离了小兄弟左右。一个是急飐飐云间凤,一个是威凛凛山中兽。昏惨惨风内灯,虚飘飘水上沤。

【倘秀才】官里身躯在龙楼凤楼,魂魄赴荆州、阆州,争知两座砖城换做土丘!天曹不受,地府难收,无一个去就!

【滚绣球】官里恨不休,怨不休,更怕俺不知你那勤厚,为甚俺死魂儿全不相瞅?叙故旧,厮问候,想那说来的前咒书,桃园中宰白马乌牛。结交兄长存终始,俺伏侍君王不到头,心绪悠悠。

【三煞】来日教诸葛将二愚男将引,丁宁奏,两行泪才那不断头。官里紧紧的相留,怕不待慢慢的等候,怎禁那滴滴铜壶,点点更筹。久停久住,频去频来,添闷添愁!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节残月下西楼。

【二煞】相逐着古道狂风走,赶定长江雪浪流。痛哭悲凉,少添僝僽,拜辞了龙颜,苦度春秋。今番若不说,后过难来,千则千休;丁宁说透,分明的报冤仇。

【煞尾】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间只点头。火速的驱军校戈矛,驻马向长江雪浪流。活拿住糜芳共糜竺,阆州里张达槛车内囚。杵尖上挑定四颗头,腔子内血向成都闹市里流,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祭酒!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

毛熙震毛熙震 〔五代〕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垂杨袅袅蘸清漪

尹焕尹焕 〔宋代〕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文征明 〔明代〕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写梦

龚自珍龚自珍 〔清代〕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司空图司空图 〔唐代〕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赏析 注释 译文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程垓程垓 〔宋代〕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
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章谦亨 〔宋代〕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