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白居易 〔唐代〕
忆昨为吏日,折腰多苦辛。归来不自适,无计慰心神。
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
清韵度秋在,绿茸随日新。始怜涧底色,不忆城中春。
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尽日不寂莫,意中如三人。
忽奉宣室诏,徵为文苑臣。闲来一惆怅,恰似别交亲。
早知烟翠前,攀玩不逡巡。悔从白云里,移尔落嚣尘。
童趣
沈复 〔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双调】寿阳曲_答卢疏斋山
珠帘秀 〔元代〕
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韦庄 〔唐代〕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明代〕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王国维 〔近现代〕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孙惟信 〔宋代〕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纳兰性德 〔清代〕
西江月·重九
苏轼 〔宋代〕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