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清代〕
京华四载倦为客,乐事良辰岂得兼?官况甚于纱帽薄,酒怀聊为菊花添。
文章无用甘牢落,刀笔随宜谩伏潜。忽得新诗破孤闷,为君一笑起巡檐。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济上四贤咏 崔录事
王维 〔唐代〕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闲吟二首 其二
白居易 〔唐代〕
闲游来早晚,已得一周年。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
长歌时独酌,饱食后安眠。闻道山榴发,明朝向玉泉。
送王含秀才序
韩愈 〔唐代〕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元代〕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清平乐·凤城春浅
陈允平 〔宋代〕
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程垓 〔宋代〕
女冠子·霞帔云发
温庭筠 〔唐代〕
丑奴儿(寿词)
姚述尧 〔宋代〕
谒金门(宣城鹿鸣宴)
吴泳 〔宋代〕
渔家傲
毛滂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