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8
3、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95-96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8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95-96
3、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136

赏析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副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136
祖咏

祖咏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猜您喜欢
赏析

【双调】水仙子_西湖秋夜今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西湖秋夜

今宵争奈月明何,此地那堪秋意多。舟移万顷冰田破,白鸥还笑我,拚余生诗酒消磨。云子舟中饭,雪儿湖上歌,老子婆婆。

吴山秋夜。

山头老树起秋声,沙嘴残潮荡月明。倚阑不尽登临兴,骨毛寒环佩轻,桂香飘两袖风生。携手乘鸾去,吹箫作凤鸣,回首江城。

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秋思二首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驾瘦五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海风吹梦破衡茅,山月勾吟挂柳梢。百年风月供谈笑,可怜人易老,乐陶陶尘世飘飘。醉白酒眠牛背,对黄花持蟹螫,散诞逍遥。

鉴湖春行

清光湖面镜新磨,乐意船头酒既多。舟移杨柳阴中过,流莺还笑我,可怜春事蹉跎。玉板笋银丝鲙,红衫儿金缕歌,不醉如何?

西湖启用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可侍郎奉使日南

波澄太液泛龙舟,帘卷披香出凤楼。绣衣直指新除授,宫花淹御酒,玉花骢锦带吴钩。白雪关山暮,黄云海树秋,一彖诗愁。

春晚三首

茧黄旧纸试银钩,蚁绿新篘泛玉舟。龙香古饼熏金兽,蔷薇小院幽,春光为我迟留。东用寻芳去,西园秉烛游,醉倚南楼。

西山暮雨暗苍烟,南浦春风舣画船。水流云去人空恋,伤心思去年,可怜景物依然。海棠鸜鹆,岩花杜鹃,杨柳秋千。

相思诗句满苔墙,合唱歌声静锦堂。合欢裙带闲罗帐,无言倚绣床,怎生人不成双?花间翡翠,钗头凤凰,梅子鸳鸯。

元夜小集

停杯献曲紫云娘,走笔成章白面郎。移宫换羽青楼上,招邀入醉乡,彩云深灯月交光。琉璃界笙歌闹,水晶宫罗绮香,一曲《霓裳》。

湖上即事

盈盈娇步小金莲,潋潋春波暖玉船。行行草字轻罗扇,诗魂殢酒边,水光花貌婵娟。眉淡淡初三月,手掺掺第四弦,为我留连。

重过西湖

席间谈笑欠嘉宾,湖上风流想季真。梅边才思无何逊,可怜孤负春,孤山谁吊逋魂?彩扇留新句,青楼非故人,两袖红尘。

湖上

金鞭袅醉动花梢,翠袖植香赠柳条。玉波流暖迎兰棹,西湖春事好,相逢酒圣诗豪。醉墨洒龙香剂,新弦调凤尾槽,草色裙腰。

春日郊行

藏鸦新柳缕金衣,困蝶浓花织锦机。乘鸾仙子飞琼佩,寻春携手归,吟诗马上分题。苍烟乔木,残阳翠微,茅店疏篱。

春衣洞天

兔毫浮雪煮茶香,鹤羽携风采药忙。兽壶敲玉悲歌壮,蓬莱云水乡,群仙容我疏狂。即景诗千韵,飞空剑一双,月满秋江。

春思

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苍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春残犹未归,掩妆台懒画蛾眉。绣床人困,玉关梦回,锦字书迟。

红指甲

玉纤弹泪血痕封,丹髓调酥鹤顶浓。金炉拨火香云动,风流千万种,捻胭脂娇晕重重。拂海棠梢头露,按桃花扇底风,托香腮数点残红。

赏析 注释 译文

我侬词

管道升管道升 〔元代〕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佚名佚名 〔五代〕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路入南中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赏析

滴滴金·梅

孙道绚孙道绚 〔宋代〕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赏析

清平乐·风高浪快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赏析

南乡子·一叶碧云轻

冯煦冯煦 〔清代〕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
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
何处是归程?
脉脉斜阳满旧汀。
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
自恋苹花住一生。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慢·晓阴重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