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谏逐客书

李斯 李斯〔先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泰山 一作:太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注释
(1)“由余”,亦作“繇余”,戎王的臣子,是晋人的后裔。穆公屡次使人设法招致他归秦,以客礼待之。入秦后,受到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中原人多称西方少数部族为戎。此指秦国西北部的西戎,活动范围约在今陕西西南、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一带。
(2)“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后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妾之一送往秦国。逃亡到宛,被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出,用上大夫,故称“五羖大夫”。是辅佐秦穆公称霸的重臣。“宛”(yuān),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市。
(3)“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百里奚对穆公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宋”,国名,或称“商”、“殷”,子姓,始封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约有今河南东南部及所邻山东、江苏、安徽接界之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大臣剔成肸(即司城子罕)逐杀宋桓侯,戴氏代宋。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4)“邳豹”,晋国大夫邳郑之子,邳郑被晋惠公杀死后,邳豹投奔秦国,秦穆公任为大夫。“公孙支”,“支”或作“枝”,字子桑,秦人,曾游晋,后返秦任大夫。“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陕西翼城县西),约有今山西西南部之地。春秋时,晋献公迁都于绛,亦称“翼”(今山西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晋景公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域扩展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春秋后期,公室衰微,六卿强大。战国初,被执政的韩、赵、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369年,最后一位国君晋桓公被废为庶人,国灭祀绝。
(5)“产”,生,出生。“并”,吞并。
(6)“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秦本纪》云秦缪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当是约数。
(7)“孝公”,即秦孝公。“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座家臣,公叔座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于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被车裂身死。
(8)“殷”,多,众多。“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
(9)“魏”,国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晋国大夫毕万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韩景侯、赵烈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内政,成为强国。梁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因亦称”梁”。后国势衰败,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诱杀魏军主将公子昂,大败魏军。同年又与楚战,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10)“惠王”,即秦惠王,名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于公元前325年称王。“张仪”,魏人,秦惠王时数次任秦相,鼓吹“连横”,游说各国诸侯事奉秦国,辅佐秦惠文君称王,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于公元前310年去世。此句以下诸事,并非都是张仪之计,因为张仪曾经作为宰相,就把功劳归功到他身上了。
(11)“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韩宣王在此设三川郡。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兵攻取三川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取得韩三川全郡,重设三川郡。
(12)“巴”,国名,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战国中期建都于巴(今四川重庆节)。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攻灭巴国,在其地设置巴郡。“蜀”,国名,周武王时曾参加灭商的盟会,有今四川中部偏西地区。战国中期建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灭蜀,在其地设置蜀郡。
(13)“上郡”,郡名,本来是楚地,在现在的陕西的榆林。魏文侯时置,辖境有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县、延安市一带。公元前328年魏割上郡十五县给秦,前312年又将整个上郡献秦。秦国于公元前304年于此设置上郡。
(14)“汉中”,郡名,在现在的陕西汉中。楚怀王时置,辖境有陕西东南和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公元前312年,被秦将魏章领兵攻取,秦于此重置汉中郡。
(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16)“鄢”,音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17)“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重地。春秋时属郑国称虎牢,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属韩,公元前249年被秦军攻取。
(18)“六国”,韩、魏、燕、赵、齐、楚。“施”,音yì,蔓延,延续。
(19)“昭王”,即秦昭王,名稷,一作侧或则,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范雎jū”,一作“范且”,亦称范叔,魏人,入秦后改名张禄,受到秦昭王信任,为秦相,对内力主废除外戚专权,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封于应(今河南宝丰县西南),亦称应侯,死于公元前255年。
(20)“穰”,音ráng。“穰侯”,即魏冉,楚人后裔,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秦武王去世,拥立秦昭王,任将军,多次为相,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后又加封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因秦昭王听用范雎之言,被免去相职,终老于陶。
(21)“华阳”,即华阳君芈戎,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先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县北),故称华阳君,后封于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故又称新城君。公元前266年,与魏冉同被免职遣归封地。
(22)“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24)“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
(25)“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
(26)“明月”,宝珠名。
(27)“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28)“纤离”,骏马名。
(29)“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
(30)“鼍”(tuó)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
(31)“说”,通“悦”,喜悦,喜爱。
(32)“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33)“郑”,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宣王弟友,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春秋时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县),有今河南中部之地,公元的375年被韩国所灭。“卫”,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武王弟康叔,初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县),有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之地。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灭。“郑、卫之女”,此时郑、卫已亡,当指郑、卫故地的女子。“后宫”,嫔妃所居的宫室,也可用作嫔妃的代称。
(34)“駃騠”,音jué tí,骏马名。“外厩(jiù)”,宫外的马圈。
(35)“江南”,长江以南地区。此指长江以南的楚地,素以出产金、锡著名。
(36)“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矿石出名。“采”,彩色,彩绘。
(37)“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充下陈”,此泛指将财物、美女充买府库后宫。
(38)宛:缠绕。宛珠之簪:缀绕珍珠的发簪。或以“宛”为地名,指用宛(今河南南阳市)地出产的珍珠所作装饰的发簪。
(39)“傅”,附着,镶嵌。“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珥”,音er,耳饰。
(40)“阿”,细缯,一种轻细的丝织物。或以“阿”为地名,指齐国东阿(

参考资料:

1、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 43 谏逐客书

赏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实效性
  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公文不像艺文那样,优游浸渍,潜移默化,以美感人,公文乃是“政事之先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程式性的文书,以此区别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公文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办理时讲究效率,客观上注重功效。徐望之《公牍通论》指出:“事前体察周详,令出务求实效。”这说的是下行公文。上行公文也要做到“下情不壅于上闻,谋事惟期其必达”。一篇公文,如果实用性不大,效果不显著,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因此,实效性显著,应是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以此看来《,谏逐客书》正是具有实效性显著的特点。这篇公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论断典范
  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笔者以为“对事的论断”应视为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是公文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方法。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说明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一断语的
  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对比,层层深化。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 与“却客不内”(虚笔) 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
  黔首、却宾客,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它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

针对性
  再者《,谏逐客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公文的针对性一方面是指每件公文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务而发,另方面也指公文具有比较具体的的受文对象,受文者具有确定性。周知性的公文读者面较宽,但也有一定的范围;下行文受文的面相对说要窄一些,在现代的公文中有的还规定了阅读传达范围;上行文一般是给一个上级机关,受文对象很具体。古代的上奏文种是专门给君主的,对象最明确。公文写作时都视受文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斟酌,有的放矢。《谏逐客书》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对着逐客这事而发,全文紧紧扣住逐客以论说其错误。文章这样处理很高明,因这逐客的起因是韩国人郑国劝秦王修筑一条灌溉渠,其目的是企图以浩大的工程耗费秦国的财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如果就此事进行辩解,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李斯避开这个起因不谈,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这就容易使秦王接受。另外,李斯当时也无辜受牵连,但他在上书中片言不涉及自己,这样完全符合公文的本质要求,徐望之说:“公文本质之可贵,贵在一字一句皆从民生国计上着想。”针对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正是从国计民生着想的体现。
  《谏逐客书》的针对性,还表现在针对特定的受文者来采取谏说的策略。李斯上书是给秦王政这个具体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揣摩这个人的愿望、想法,不去迎合他的心理需求,那就很容易碰壁。对这个问题,刘勰有中肯的评价:“烦(顺) 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出之喜说者也。”顺着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符合主要任务的需要。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在论说的首层以秦王政的祖先重用客卿造成“霸西戎”、“治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等成就去耸动秦王;在论说的次层则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再接着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以上论述了《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实效性、针对性、对事加以论断,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体现最为突出。当然,该文还有个别其他的公文特征,像当时李斯已在被逐之中,写这篇上书必须十分注意时效,除了“道上上谏书”急就此文之外,在写法上开头单刀直入,指出逐客之错,使秦王为之震动。可见首句发意、开门见山,既为当时紧急情势决定,也是公文时效性的要求。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斯

李斯

李斯(?~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1-2]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后秋凉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赵威后问齐使

佚名佚名 〔先秦〕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长门柳丝千万结

曹德曹德 〔元代〕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阑人·赠吴国良

倪瓒倪瓒 〔元代〕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赏析

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乔吉乔吉 〔元代〕

楔子

(冲末扮张太守引净张千上,诗云)昔年白屋一寒儒,今日黄堂驷马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小官姓张,名纺,字尚之。自中甲科以来,累蒙圣恩,除授豫章太守。自幼与杜牧之为八拜交。今牧之官为翰林侍读,有公干至豫章,将欲起程回京,不免安排果桌,与他饯行。小官近日梨园中讨得一个歌妓,年方一十三岁,善能吹弹歌舞,名曰好好。我数次与他算命,道他有夫人之分,末审他姻缘在於何处?今日饯别牧之,就叫好好出来劝酒者。好好何在?(旦扮张好好上,云)相公叫我,不知又请甚么客,须到前厅见来。(见科,云)相公唤我,有何使用?(张太守云)今日与牧之饯行,你就席间歌舞一回,与他劝酒。(旦云)谨领尊命。(张太守云)张千,门首觑着,杜翰林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扮杜牧之上,云)小生姓杜,名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太和间举贤良方正,累官至翰林侍读之职,因公干至豫章。此处太守张尚之,自幼与小生交善,今日在私宅设酒,与小生饯送,令人来请,须索走一遭去。左右,报复去,道杜某来了也。(张千做报,见科)(正末云)小生薄德,敢劳太守张筵也。(张太守云)蔬食薄味,不堪献敬,聊引饯意耳。左右,将酒过来,学士满饮一杯。(正末云)大守请。(张太守云)学士,自古道:筵前无乐,不成欢乐。今舍下有一女,年方一十三岁,名日好好,善能歌舞,着他出来歌舞一回,与学士送酒咱。(正末云)深蒙厚意,感谢,感谢。(张太守云)好好,你歌舞一回,伏侍相公咱。(旦歌舞科)(正末云)小官无甚奇物,瑞文锦一段,犀角梳一副,权表微诚。有诗一首。(诗云)汝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娇媚鹧鸪儿,妖娆鸾凤雏。舞态出花坞,歌声上云衢,赠之天马锦,堪赋水犀梳。(张太守云)好好,谢了相公者。(旦拜科,云)多谢厚赐。(正末云)多有打搅,小生不敢久留,就此告辞长行去也。(唱)

【仙吕】【赏花时】唱一曲金缕悠扬云谩行,舞一回彩袖轻盈花弄影,今日个饯送在短长亭。对着这江山胜景,慵斟酒,诉离情。

【幺篇】怕听阳关第四声,回首家山千万程,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同一下)


第一折

(外扮牛僧孺引左右亲随上,诗云)闲中清雅理丝桐,乐在琴书可用功。无事休衙消永昼,居然坐啸古人风。老夫姓牛,名僧孺,字思黯,官拜扬州太守。昔与张尚之、杜牧之为忘年友。牧之官拜翰林侍读,因公差至此,老夫特设一席,令人请去了。左右,若杜牧之来时,报我知道。(正末引家童上,云)小官杜牧之是也。前年公差至豫章,今又公差至扬州。有大守牛僧孺,原是父辈,今日设席相请,须索走一遭去。(家童云)相公,这扬州是好景致也。(正末云)家童,你那里知道,想当初隋炀帝聿广陵看琼花,一时繁华,天下无比。你听我说。(唱)

【仙吕】【点绛唇】锦缆龙舟,可怜空有隋堤柳,千古闲愁,我则怕春光老,琼花瘦。

(家童云)相公,行了这一路州县,觉都不如这里人烟热闹哩。(正末唱)

【混江龙】江山如旧,竹西歌吹古扬州,三分明月,十里红楼。绿水芳塘浮玉榜,珠帘绣幕上金钩。(家童云)相公,看了此处景致,端的是繁华胜地也。(正末唱)列一百二十行经商财货,润八万四千户人物风流。平山堂,观音阁,闲花野草;九曲池,小金山,浴鹭眠鸥;马市街,米市街,如龙马聚;天宁寺,咸宁寺,似蚁人稠。茶房内,泛松风,香酥凤髓;酒楼上,歌桂月,檀板莺喉;接前厅,通后阁,马蹄阶砌;近雕阑,穿玉户,龟背球楼。金盘露,琼花露,酿成佳酝;大官羊,柳蒸羊,馔列珍馐。看官场,惯軃袖,垂肩蹴踘;喜教坊,善清歌,妙舞俳优。大都来一个个着轻纱,笼异锦,齐臻臻的按春秋;理繁弦,吹急管,闹吵吵的无昏昼。弃万两赤资资黄金买笑,拚百段大设设红锦缠头。

(云)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来了也。(左右做报,见科)(牛僧孺云)老夫无甚管待,左右,将酒来,学士满饮一杯。(正末唱)

【油葫芦】月底笼灯花下游,闲将佳兴酬,绮罗丛封我做醉乡侯,酌几杯锦橙浆说净谈天口,折一枝碧桃春占定拿云手。(牛僧孺云)却不道文苑中古忄敞秀才家,多好此狂饮也。(正末唱)打迭起翰林中猛性子挺,拽扎起太学内体样儿亻刍。趁着这锦封未剖香先透,渴时节吸尽洞庭秋。

(牛僧孺云)可不道既有知契友,又有可意人,是好宴乐也。(正末唱)

【天下乐】端的是一醉能消万古愁,醒来时三杯,扶起头,我向那红裙队里夺下一筹。看花呵,致成症候,饮酒呵,灌的醉休,我则待胜簪花常带酒。(牛僧孺云)牧之在京师,日日有花酒之乐。老夫有一家乐女子,颇善歌舞,唤他出来伏事学士咱。好好那里?(旦上,云)妾身张好好是也,原是张尚之家女童。牛太守大人与张尚之为旧友,遂将妾身过房与牛太守为义女,经今三年矣。今日前厅上宴客,太守大人呼唤,须索见去。(见科)(正末云)此女是谁?(牛僧孺云)是老夫义女,小字好好,唤来歌舞一回,与学士奉一杯酒。(家童云)相公,好个标致的小姐!我那里曾见来。(正末唱)

【那吒令】倒金瓶凤头,捧琼浆玉瓯。蹴金莲凤头,并凌波玉钩。蔡金钗风头,露春纤五手。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须瘦,云无心云也生愁。(牛僧孺云)小家之女,有甚十分颜色?(正末唱)

【鹊踏枝】花比他不风流,玉比他不温柔,端的是莺也消魂,燕也含羞。蜂与蝶花间四友,呆打颏都歇在豆蔻梢头。

(牛僧孺云)牧之,饮个双杯。(正末云)我与大姐穿换一杯。大姐,换了这一杯酒饮过者。(唱)

【寄生草】我央了十个千岁,他刚咽下三个半口,险婉了内家妆束红鸳袖,越显的宫腰袅娜纤杨柳。添上些芙蓉颜色娇皮肉;白处似梨花擎露粉酥凝,红处似海棠过雨胭脂透。(牛僧孺云)牧之,请饮酒。(正末云)且住,将文房四宝来,作诗一首相赠。(家童云)笔砚在此。(正末唱)

【幺篇】磨铁角乌犀冷,点霜毫玉兔秋。对明窗沧海龙蛇走,蘸金星端砚云烟透。拂银笺湘水玻璃皱。(牛僧孺云)何劳学士这等费心。(正末唱)比及赏吴宫花草二十年,先索费翰林风月三千首。(云)你看这女子。(诗云)端的是仙人飞下紫云车,月阙才离蟾影孤。却向尊前擎玉盏,风流美貌世间无。(唱)

【后庭花】他那里应答的语话投,我这里笑谈的局面熟。准备着夜月携红袖,不觉的春风倒玉瓯。(旦云)我再斟的满者,与相公饮咱。(正末唱)怎生下我咽喉,劳你个田文生受?忘昂昂包古今赡宇宙,气腾腾吐虹霓贯斗牛;袖飘飘拂红云登凤楼,兴悠悠驾苍龙遍九州;娇滴滴赏琼花双玉头,风飕飕游广寒八月秋;乐陶陶倩春风散客愁,湿浸浸锦橙浆润紫裘;急煎煎想书娘不自由,虚飘飘恨彩云容易收,香馥馥斟一杯花露酒。

(旦云)此一杯酒擎着不饮,是无妾之情也。(正末唱)

【青歌儿】休央及偷香、偷香韩寿,怕惊回两行、两行红袖。感谢多情贤太守,我是个放浪江海儒流,傲慢宰相王侯。既然宾主相酬,闲叙笔砚交游。对酒绸缪,交错觥筹,银甲轻搊,金缕低讴。则为它倚着云兜,我控着骅骝,又不是司马江州,商妇兰舟,烟水悠悠,枫叶飕飕。不争我听拨琵琶楚江头,愁泪湿青衫袖。

(牛僧孺云)学士,再饮一杯咱。(正末云)酒勾了也。(背云),这女子恰似在何处曾会见他来?(牛僧孺云)既然学士饮不的酒,那女子回去罢。(旦下)(正末唱)

【赚煞尾】比及客散锦堂中,准备人约黄昏后。他不比寻常间墙花路柳。这公事怎肯甘心便索休,强风情酒病花愁。(牛僧孺云)无甚管待,承学士屈高就下也。(正末唱)这的是钓诗钩。我醉则醉常在心头,扫愁帚争如奉箕帚。(牛僧孺云)牧之,一番相见一番老也。(正末唱)遮莫你鬓角边霜华渐稠,衫袖上酒痕依旧,我正是风流到老也风流。(下)

(牛僧孺云)老夫念故人情分,安排酒肴,请杜牧之,不想他酒病诗魔,依然如旧。我着家乐奉酒,他说那里曾见这女子来,是输不的他那一双眼。这风子在豫章时,张尚之家曾见来,又早三年光景,长的比那时不同了。可知他看在眼里,则是到不的他手。张千,等他再来时,你说太守不在家,则着他去兀那翠云楼上闲坐一会,坐的没意思,他则索回去也。(下)


第二折

(张千上,云)小人是太守府内亲随。奉老爹钧语,着我打扫的这翠云楼,恐怕杜学士到来游玩,就在此管待他。(正末引家童上楼科,云)昨日大守开宴出红妆,细看此女颜色,娇艳动人,甚有顾恋之意。小官一时疏狂,被叔父识破,念先人之面,未曾加责。今日心中闷倦,故来此翠云楼游玩。小官只为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衫袖湿酒痕香,帽檐侧花枝重,似这等宾共主和气春风,一杯未尽笙歌送,就花前唤醒游仙梦。

(家童云)相公昨日中酒,今日起迟,你看那楼上,却又早安排的果桌杯盘停当也。(正末唱)

【滚绣球】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撤上翠鸾丹风,恣情的受用足玉暖香融。这酒更压着玻璃钟琥珀酿,这楼正值着黄鹤仙白兔翁,这酒更胜似酿葡萄紫驼银瓮,这楼快活杀傲人间湖海元龙;这酒却便似泻金茎中天露擎仙掌,这楼恰便似香翠盘内霓裳到月宫,高卷起彩绣帘栊。

(正末语张千云)我昨日中酒,且歇息一会,等太守来时,报我知道。(张千云)理会的。(正末同家童俱睡科)(旦同四旦上,云)妾身张好好,大守大人使俺来这翠云楼上,伏事杜翰林,他怎生却睡着了?我唤他一声。杜老爹,杜老爹,妾身来了也。(正末起云)太守大人,可曾来么?(旦云)太守公事忙,且不得来,一径着妾等来,伏事相公。(正末云)伏事甚么,咱两个且共席坐者。兀那四位小娘子,会舞唱么?(四旦云)颇会些。(正末云)既然会舞唱,大家欢乐饮三杯。(旦云)昨日席间怠慢,相公勿罪也。(正末唱)

【倘秀才】想当日宴私宅翰林应奉,倒做了使官府文章钜公,昨日今朝事不同。暖溶溶脂粉队,香馥馥绮罗丛,端的是红遮翠拥。

(云)小娘子是张好好,这四位小娘子是何人?(旦云)这四个是玉梅、翠竹、夭桃、媚柳,一同歌唱,与相公送酒咱。(正末唱)

【滚绣球】尊中酒不空,筵前曲未终,你教他系垂杨五骢低鞋,准备着倩人,扶两袖春风。我这害酒的渴肚囊,看花的馋眼孔,结上的欢喜缘可着他厮重,我伴着些玉婵娟相守相从,也不索闲游柳陌寻歌妓。笑指前村问牧童,宜吃的月转梧桐。

(旦云)相公,你在席间坐者,只怕太守到来,妾身且回去咱。(旦同四旦下)(正末做醒科,云)好是奇怪也。恰才那个女子,陪侍我饮酒,怎生不见了?(家童做醒科,云)不觉的盹睡着了。(正末云)你见那女子来么?(家童云)相公,你敢昏撒了?几曾见什么女子来?(正末唱)

【醉太平】又不是痴呆懵懂,不辨个南北西东,恰才个彩云飞下广寒宫。醉蟠桃会中,一壁厢花间四友争陪奉,胜似那蓬莱八洞相随从,只落的华胥一枕梦初浓,都是这风流醉翁。

(家童云)适才刚打了一个吨,又早晚了也。(正末唱)

【脱布衫】不觉的困腾腾醉眼朦胧,空对着明晃晃烛影摇红,这其间在何处残月晓风,知他是宿谁家枕鸳衾凤。

【小梁州】这些时陡恁春寒绣被空,冷清清褥隐芙蓉。我则道阳台云雨去无踪,今夜个乘欢宠,山也有相逢。

【幺篇】怎承望晓来误入桃源洞,又则怕公孙弘打凤牢龙。手竹亡掐着疼,脚面上踏着痛,那里也情深意重,犹恐是梦魂中。

(家童云)相公,则是想着那个人儿,便有梦。我也不想甚么,那里得梦来?(正末唱)

【一煞】则愿的行云不返三山洞,好梦休惊五夜钟。我这里绣被香寒,五楼人去,锦树花飞,金谷阅空。飞腾了彩风,解放了红绒,摔碎下雕笼,若不是天公作用,险些儿风月两无功。

(家童云)咱家回去罢,休信睡里梦里的事。(正末唱)

【煞尾】从今后风云气概都做下阳台梦,花月恩情犹高似太华峰。风送纱窗月影通,篆袅金炉香雾潆。银烛高烧锦帐融,罗帕重沾粉汗溶。高插鸾钗云髻耸,巧画蛾眉翠黛浓。柳坞花溪锦绣丛,烟户云窗闺阁中。可体样春衫亲手儿缝。有滋味珍馐拣口儿供。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勾鱼水相逢,琴瑟和同,(家童云)相公,咱回去来。(正末唱)早跳出这柳债花钱面糊桶。(同下)


第三折

(外扮白文礼引杂当上,诗云)一溪流水泛轻舟,柳岸游人饮巨瓯。自在扬州花锦地,风光满眼度春秋。小生姓白名谦,字文礼,扬州人也,颇有几贯赀财,人口顺以员外呼之。今有杜翰林以公差至此,明日回程,小生备下蔬酌,与他送饯。令人请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引家童上,云)小官自牛太守请我饮宴之间,有一女子,歌舞清妙,再去访谒数次,不放参见,只着在翠云楼上赏玩,归来甚是无聊。今欲回程,有白员外相请,须索走一遭去。我想梦中所见那女子,端的是世间少有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温柔玉有香,旖旎春无价。多情杨柳叶,解浯海棠花。压尽越女吴娃,从头髻至鞋袜,觅包弹无半掐,更那堪百事聪明,模样儿十分喜恰。

【梁州第七】知音吕借意儿嘲风咏月,有体段当场儿搊竹分茶,情着疼热相牵挂。性格稳重,礼数撑达,衣裳济楚,本事熟滑。遏行云板撒红牙,泛宫商曲和琵琶。受用些成顿段暮雨朝云,拜辞下有拘束玉堂金马,快活杀无程期秋月春花。风流,俊雅,倾城。绝代人皆讶。知进退,识高下。贤慧心肠不狡猾,是一个少欠他欢喜冤家。

【隔尾】锦机织就传情帕,翠沼裁成并蒂花。何日青弯得同跨?锦衾绣榻,弓鞋罗袜,玉软香温受用煞。

(云)早采到也。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来了也。(杂当报科,云)杜相公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正末做见科,云)小官有何德能,敢劳员外置酒张筵,何以克当!(白文礼云)蔬食薄味,敢屈相公降临,实小生之幸也。(正末云)敢问员外,昨太守开筵相招,席间出一红妆,善能歌舞,未知谁氏之女?(白文礼云)相公不问,小生亦不敢说。此女原是个中之人,先与豫章太守张尚之为侍儿,后来牛太守往豫章经过,取讨为义女,善能吹弹歌舞,此女就是张好好。(正末云)我道那里曾见来。不瞒员外说,小官三年前在豫章,张尚之与小官送行,令一女童奉酒,年十三岁,善能歌舞,名曰好好,小官与他瑞文锦一段,乌犀梳一副。经今三年光景,他长成了,十分大有颜色,委实的令人动情也。(白文礼云)既然如此,相公那时就问张太守取讨此女以为婢妾,岂不美哉!(正末唱)

【骂玉郎】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条儿游冶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行一步百样娇,笑一声万种妖,歌一曲千金价。(白文礼云)小生也曾见来,果然生的风流,长的可喜。(正末唱)

【感皇恩】浓妆呵娇滴滴擎露山茶,淡妆呵颤巍巍带雨梨花。齐臻臻齿排犀,曲湾湾眉扫黛,高耸耸髻堆鸦。香馥馥冰肌胜雪,喜孜孜醉脸烘霞。端详着庞儿俊,思量着口儿甜,怎肯教意儿差。(白文礼云)相公与此女有缘有分,所以如此留情也。(正末唱)

【采茶歌】非是我自矜夸,则为咱两情嘉,准备着天长地久享荣华。(白文礼云)相公放心,小生务要与相公成就了这桩事。(正末唱)既然你旨把赤绳来系足,久以后何须流水泛桃花。

(云)员外在太守前,加一美言,与小官成此一件事,员外之奋发,不敢忘也。(白文礼云)相公放心,小生自有主意,务要完成了此事。(正末唱)

【牧羊关】则今日一言定,便休作两事家。将你个撮合山慢慢酬答。成就了燕约莺期,收拾了心猿意马。合欢带同心结,连理树共根芽,知音吕琴中曲,好姻缘锦上花。

(白文礼云)相公再住几日,小生和太守说知,试看如何,(正末云)小官公事忙,后会有期也(唱)

【一煞】且陪伴西风摇落胭脂蜡,权宁耐夜月寒穿翡翠纱,闲愁不索拨琵琶。(白文礼云)相公则为这小娘子留心那!(正末唱)我怎肯浪酒闲茶,再留意裙钗下。暂相别受些潇洒,隔云山天一涯,两地嗟呀。(白文礼云)相公再饮一杯。(正末云)酒勾了。小官就此告回。(白文礼云)相公慢慢而行,小生说成了,便有书呈奉,望赐回音咱。(正末唱)

【黄钟尾】你题情休写香罗帕,我寄恨须传鼓子花。且宁心,度岁华,恐年过生计乏。(白文礼云)相公休别寻配偶,小生务要完成此事。(正末唱)纵有奢华豪富家,倒赔装奁许招嫁,休想我背却初盟去就他,把美满恩情却丢下,我直着诸人称扬众口夸,红粉佳人配与咱,玉肩相挨手相把,受用全别快活杀。做一对好夫妻出入京华,不强似门外绿杨闲系马。(下)

(白文礼云)杜翰林去了也。风魔了这汉子,若不成就此事,枉送了他性命也。(诗云)俊雅长安美少年,风流一对好姻缘。还须月老牵红线,才得鸾胶续断弦。(下)


第四折

(牛太守上,诗云)为政维扬不足称,刚余操守若冰清。一生不得逢迎力,却被心知也见憎。老夫牛孺孺是也。叨守扬州,三年任满,赴京考绩。老夫探望杜翰林数次,不肯放参。我想来,在扬州之时,请他饮酒,出家乐歌唱,曾着他来,与张好好四目相视,不得说话,他心怀此恨,所以嗔怪。扬州有一个白文礼,是老夫的治民,其家巨富,屡次对老夫诉说此事,要将好好配与杜牧之为夫人,成就此一桩美事。他如今也随老夫来到京师,今日在金字馆中,安排宴会,若杜牧之来时。老夫自有主意。(下)(白文礼引随从上,云)小生白文礼,昔在扬州与杜牧之送行,他只想牛太守家那女子,央小生说合,成此亲事。如今牛太守任满回京,小生特随他来,已将前事达知太守。今日在金宇馆中,安排筵席,请杜翰林、牛太守,务要完成了这门亲事。小的每,门首看者,杜翰林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上,云)小官杜牧之。自离扬州,经今三载,牛太守望我数次,不曾放参,今日白员外请赴宴,须索走一遭去。想昨宵沉醉,今日又索扶头也。(唱)

【双调】【新水令】我向这酒葫芦着淹不曾醒,但说着花胡同我可早愿随鞭镫。今日个酒香金字馆,花重锦官城,不恋富贵峥嵘,则待谈笑平生。不望白马红缨,伴着象板银筝,似这淮南郡山水有名姓。(云)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到了也。(随从报科,云)杜翰林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正末做见科,云)量小官有何德能,着员外置酒张筵,何以克当!(白文礼云)蔬食薄味,不成管待,请相公欢饮几杯。(正末唱)

【沉醉东风】休想道惟吾独醒屈平,则待学众人皆醉刘伶。浇消了湖海愁,洗涤下风云兴,怕孤负月朗风清,因此上落魄江湖载酒行,糊涂了黄粱梦境。(云)员外,今日席上,再有何人?(白文礼云)请牛太守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牛太守上,云)老夫牛僧孺,今日白文礼在金字馆设席相请,左右报复去,道牛大守来了也。(随从报科,云)太守老爹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牛太守做见科,与正末云)老夫相访数次,不蒙放参,只是某缘分浅薄也。(正末云)小官连日事冗,有失迎接,叔父勿罪。来日小官设席请罪,就屈员外同席,未知允否?(白文礼云)今日且饮过小生这一席,来日同赴盛宴,务要吹弹歌舞,开怀畅饮也。(正末唱)

【水仙子】喜的是楚腰纤细掌中擎,爱的是一派笙歌醉后听。哎,你个孟尝君妒色独强性,靠损了春风软玉屏,戏金钗早吓掉了冠缨。杜牧之难折证,牛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

(牛太守云)休题旧话了,今日员外设席,则请饮酒。(正末云)酒虽要饮,事也要知。小官三年前曾央白员外诉说一事,未知叔父允否?(白文礼云)太守大人,小生曾言将好好小姐配与杜翰林,尊意如何?(牛太守云)既然牧之心顺,着好好过来相见,就与牧之为夫人。好好那里?(旦上,云)妾身张好好。老爹呼唤,我自过去。(见科,云)老爹唤你孩儿,有何分付?(牛太守云)有杜牧之要娶你做夫人,则今日正是好日辰,等酒筵散后,就过门成亲,了此宿缘也。(正末云)多谢叔父。(张府尹上,云)小官张尚之,先任豫章太守,今升为京兆府尹。因张好好与了牛太守为义女,长大成人,今聘与杜牧之为夫人。某奉圣人的命,因牧之贪花恋酒,本当谪罚,姑念他才识过人,不拘细行,赦其罪责。如今小宫亲来传示与他,早来到了。左右,报复去,道有京兆府尹下马也。(随从报科,云)有新任府尹老爷下马也。(正末云)道有请。(张府尹见科)(正末云)呀,张相公来了。(牛太守云)京兆相公,别来无恙?(张府尹云)牛相公乃是父执,何故同众位在此?(牛太守云)因白员外相招在此。(张府尹云)小官因牧之放情花酒,奉朝命本当谪罚,小官保奏,赦其无罪。(正末云)多谢大人!(唱)

【雁儿落】我则道玉阶前花弄影,原来是金殴上传宣令。本为个牛僧孺门-下人,倒做了杜牧之心头病。

(张府尹见旦科,云)这不是我张好好么?因何在此?(正末唱)

【得胜令】则疑是天上许飞琼,原来是足下女娉婷。你栽下竹引丹山凤,笼着花藏金谷莺,都诉出实情。(白文礼云)学士,你不拜丈人,还等甚么?(正末唱)我做下强项令肩膀硬,今日个完成,将这个俊娇娥手内擎。

(张府尹云)嗨,牧之,因你贪恋花酒,所以朝廷要见你之罪哩。(正末唱)

【甜水令】我不合带酒簪花,沾红惹绿,疏狂情性,这几件罪我招承。你不合打风牢龙,翻云覆雨,陷入坑阱,咱两个口说无凭。

(张府尹云)早是小官与学士同窗共业,先奏过赦罪,不然,御史台岂肯饶人?(正末唱)

【折桂令】见放着御史台不顺人情,谁着你调罨子画阁兰堂,搠包儿锦阵花营。既然是太守相容,俺朋友间有甚差争?摆着一对种花手似河阳县令,裹着一顶漉酒巾学五柳先生。既能勾鸾风和鸣,桃李春荣,赢得青楼薄幸之名。

(张府尹云)牧之,你听我说。(词云)太守家张好好丰姿秀整,引惹得杜牧之心悬意耿。若不是白员外千里通诚,焉能勾结良缘夫为纲领?从今日早罢了酒病诗魔,把一觉十年间扬州梦醒,才显得翰林院台阁文章,终不负麒麟上书名画影。(正末唱)

【鸳鸯煞】从今后立功名写入麒麟影,结牡萝配-亡菱花镜。准备着载月兰舟,煦夜花灯。畅道朋友同行,尚则怕衣衫不整。毕罢了雪月风花,医可了游荡疏扛病。今小个两眼惺惺,唤的个一枕南柯梦初醒。

题目张好好花月洞房春

正名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赏析

清平乐·风高浪快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陈亮 〔宋代〕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新柳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部乐·商调梅雪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