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幽命

沈括沈括 〔宋代〕

山木啸兮云幽幽,秣我归马兮无为久留。江鼯翔兮雨漫漫,回予车兮水渐幰。

仲何为兮中野,澹将洋兮疏驾。目逝兮形留,郁逍遥兮日下。

泻慕兮流观,抚节兮浩望。驷黄戾兮靡骋,旋吾辑兮焉往。

不我虚兮斯辰,思何为兮鞅掌。

赏析

金山

沈括沈括 〔宋代〕

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芦管玉箫齐送夜,一声飞断月如烟。

赏析

尝茶

沈括沈括 〔宋代〕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赏析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二

沈括沈括 〔宋代〕

东来重见郭翻船,目极沧洲似渺然。浪信小桡穿竹去,不知佳景向谁边。

白头赵将心仍在,多病莱芜灶不烟。惟有王家风月地,时时客看满池莲。

赏析

苏小小墓

沈括沈括 〔宋代〕

古木寒鸦噪夕阳,六朝遗恨草茫茫。水如香篆船如叶,咫尺西陵不见郎。

赏析 注释 译文

活板

沈括沈括 〔宋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人铸鉴

沈括沈括 〔宋代〕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遥买杖

沈括沈括 〔宋代〕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赏析

汉东楼

沈括沈括 〔宋代〕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赏析

鄜延凯歌 其五

沈括沈括 〔宋代〕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剑背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

赏析

鄜延凯歌 其四

沈括沈括 〔宋代〕

灵武西凉不用围,番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

赏析

鄜延凯歌 其三

沈括沈括 〔宋代〕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赏析

鄜延凯歌 其二

沈括沈括 〔宋代〕

天威略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

赏析

开元乐

沈括沈括 〔宋代〕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赏析

赠天台冲寂道人

沈括沈括 〔宋代〕

闻说能文山阁老,比年幽兴著林泉。自开鹿苑知何日,不向虎溪今十年。

寥寥清言坐中士,皎皎寒月山间天。不堪世俗看支遁,曾有篇章忆惠连。

赏析

鄜延凯歌 其一

沈括沈括 〔宋代〕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牙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赏析

仙都山

沈括沈括 〔宋代〕

苔封辇路上青山,鹤驭辽天去不还。惟有银河秋月夜,鼎湖烟浪到人间。

赏析

鞦韆

沈括沈括 〔宋代〕

香入熏炉禁火天,芙蓉深苑斗秋千。身轻几欲随风去,却恨恩深不得仙。

赏析

峨眉亭

沈括沈括 〔宋代〕

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监影间。终日含颦缘底事,祗应长对望夫山。

赏析

姑熟溪 其二

沈括沈括 〔宋代〕

豹堂春水绿泱涣,谢市云深柳线长。睡熟不知潮信过,船头晚雨打菰蒋。

形式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