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生平

  刘攽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卒于哲宗元祐三年,年六十七岁。出自诗书世家,祖父刘式,南唐时举进士,入宋后,官至刑部郎中。父亲刘立之与叔伯四人俱举进士。


  刘攽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1072),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曹州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为治尚宽平,盗亦衰息。迁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祐四年卒。攽为人疏隽,不修威仪,喜谐谑,数招怨悔,终不能改。


  刘攽邃于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作《东汉刊误》,为人称诵。 刘攽、刘敞与敞之子刘世奉尝合著《汉书标注》,世称三人为“墨庄三刘”。“墨庄刘氏”被奉为古代家庭教育典范。刘氏卒后,家中除藏书千卷外别无财产。其妻指藏书对子女曰:此乃“墨庄”,将诗书作为家产教子女传承。

诗歌特点

著述名录

  刘攽学识渊博,与兄刘敞齐名。欧阳修称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苏轼在草拟刘敛任中书舍人的制书中称赞他“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刘攽著作极为丰富,除了《资治通鉴》外,自己独立完成的著作还有100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有《东汉刊误》4卷、《汉宫仪》3卷、《经史新义》7卷,《五代春秋》15卷、《内传国语》20卷等多种。刘攽也是宋朝的著名诗人和文章大家。他的诗歌风格较为生动,与欧阳修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他的文章更受到同时代的曾巩和后来的朱熹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诗文由后人结集汇编成《彭城集》40卷。又著有《公非集》六十卷,《文献通考》及《文选类林》、《中山诗话》等,并行于世。

生平

作者《刘攽》的诗文
赏析

挽卢通议 其一

刘攽刘攽 〔宋代〕

射策兰成岁,归全韦相年。聪明百龄事,冠带五朝贤。

赐几元知止,临雍尚缺然。秋风正摇落,哀挽向新阡。

赏析

寄张宜

刘攽刘攽 〔宋代〕

屈指张生老,无人事隐沦。鲸鱼空自饱,章甫向谁亲。

丹荔充庭实,明珠逐贾人。如何沧海上,甔石一生贫。

赏析

杨花

刘攽刘攽 〔宋代〕

不分春色晚,杨花意气骄。吹嘘轻一羽,容易点层霄。

细细穿檐隙,姗姗学舞腰。暂来幽僻地,还复去人遥。

赏析

绿野亭偶题 其一

刘攽刘攽 〔宋代〕

记得春晚句,缘情因谢公。名贤共标准,清境定无穷。

乐矣登临际,悠然坐啸中。壶觞聊发兴,随俭亦随丰。

赏析

次韵和黄朝议 其一

刘攽刘攽 〔宋代〕

下武新周烈,讴歌属禹谟。恭闻始元诏,远绍帝轩图。

山海无加赋,戎胡遂息徒。英风逾草偃,俯仰逮樵苏。

赏析

夜雨

刘攽刘攽 〔宋代〕

天暝龙蛇化,风高鸟兽呼。尘嚣一洒尽,暑病暂时苏。

电火将焚野,雷车若隘涂。坐疑陵谷变,明发蹈江湖。

赏析

得杨十七书见报所居近种花木诗

刘攽刘攽 〔宋代〕

堪忧虽陋巷,寓兴即名园。似得壶公乐,如吹黍谷暄。

艳花争献笑,芳草共忘言。近种南轩竹,春来亦有孙。

赏析

送刘谊先辈尉泾县

刘攽刘攽 〔宋代〕

诏除芸阁吏,名属太常书。高第余无愧,同宗谁不如。

乡情欢赐服,寿酒庆安舆。正复秋风起,沧江厌脍鱼。

赏析

营冬二首 其一

刘攽刘攽 〔宋代〕

羁旅殊多事,崩腾欲老身。连年俱异邑,几地愧邻人。

板屋秦诗旧,衡门泌水新。何时仲长子,卜筑离风尘。

赏析

野竹亭

刘攽刘攽 〔宋代〕

劲节四时好,此君常眼青。影摇金破碎,声动玉珑玲。

方丈尘埃绝,高斋醉梦醒。由来谋野意,不异在林坰。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