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

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三朝仕宦

成就

  王庭筠善诗文,“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以七言长诗造语奇险见称。元好问《中州集》称赞他“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又在《黄华墓碑》中说他“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以险韵为工”。况周颐云:“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唯王黄华小令,间涉幽峭之笔,绵邈之音。“(《惠风词话》卷三)王庭筠诗虽然工于造语,风格清隽,但偏于模拟,较少艺术独创性。其内容大多以闲适为主,除少数篇章抒发了一些宦途波折的苦闷情绪外,极少接触现实题材。这较典型地代表了大定、明昌间金代诗坛脱离现实的风气。其存诗近30首,存词10多首,被元好问收入《中州集》及《中州乐府》。


  书画,山水师任询(字君谟),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与党怀英、赵沨、赵秉文俱以书法成名家,其画与诗文紧密结合,发展了文人画派,对后世影响甚大。传世作品《幽竹枯槎图》卷,绢本,墨笔,卷末王庭筠以大行书题识曰:“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该画笔墨富有变化,柏树用笔潇洒爽朗,水墨淋漓,霜韵铁骨;画竹笔力挺劲,叶如刀裁,纵恣奔放,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明李日华《六砚斋三笔》说:“庭筠书法沉顿雄快,与南宋诸老各行南北,元初,子山诸人不及也。”金国元好问认为:庭筠书法虽有北方胡羯末的雄悍之气,却也风流蕴藉。元袁櫵说:“黄华老人悉祖宝章,故其大气超轶抗衡。”后人对其书法评论是很高的。


  著有《王翰林文集》40卷、《黄华集》、《藂辨》10卷等,但多散佚于金末衰乱之世。存世墨迹有《幽竹枯槎图题辞》,碑刻有《博州重修庙学记》、《重修蜀先主庙碑》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北文献史学家金毓黻编著的王氏《黄华集》,收录其文章诗词,并编撰《年谱》传于世。

撰梁、陈二史

生平

  王庭筠:于公元1151年出生在金代辽东,今营口熊岳地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左相张浩的外孙、书画家米芾的外甥、汉朝太原贤士王烈的32世孙。其父王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1160年)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为官清正,学识渊博,时人誉之为“辽东夫子”,娶太师南阳郡王张浩之女,生四子,王庭筠排行第三。


  庭筠自幼聪颖,《元氏墓碑》载,六岁同父兄诵书,能通大义,七岁学诗,十一岁赋文做诗,读书五行俱下,日记五千余言。涿郡才子王修,不随流俗,很少对人有所赞许,但一见庭筠,便许以国士。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中进士,受官承事郎,调任恩州军事判官。在任时,“计获谋为不轨的郡民邹四,开释无辜受牵连的百姓千余人”。但是在以严刑为尚的政治环境下,却不升反降,再调馆陶主簿,仍困于簿书期会,通检推排的工作。任满后卜居彰德(即相州,今安阳),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自号“黄华山主”。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召入馆阁,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鉴定内府书画,集所见珍品与当时士大夫家藏前贤墨迹汇刻成《雪溪堂帖》(今已佚)。后迁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1196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


  承安四年,起用为应奉翰林文字。


  泰和元年(1201年),复为翰林修撰,扈从章宗秋山射猎,应制赋诗三十余首,甚被奖誉,将要大用。


  泰和二年(1202年)十月十日,去世,终年52岁,金章宗特写诗追悼。


  其子王曼庆(一作王万庆),字禧伯,号澹游,善墨竹、树石,有父风。

撰史之风

其他相关

作者《王庭筠》的诗文
赏析

谒金门 赋玉簪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秋萧索。灯火新凉帘幕。翠被不禁临晓薄。南楼闻画角。

想见玉壶冰萼。一夜西风开却。梦觉乌啼残月落。幽香无处著。

赏析

残菊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幽花寂寞无多子,瓣与黄蜂实密脾。

赏析

杨秘监下槽马图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龙眠悔画马,政恐堕马趣。我今破是说,试下第一句。

道人三昧手,游戏万象具。万象初莫逃,毕竟无所住。

譬如大圆镜,照物随其遇。少焉物四散,影果在何处。

杨侯具此眼,透脱向上路。万马落人间,盖證龙眠误。

赏析

张礼部溪山真乐图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悠悠春天云,想见平时闲。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

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

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山堂怅何许,萧萧松桂寒。

赏析

题南山友云亭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朝游南山南,暮游北山北。所以两山云,尽与师相识。

师自出山去,云亦出山飞。两人渺何许,矫首送云归。

云归人未归,小亭无恙否。向来有奇姿,无庸变苍狗。

云兮淡而贞,载与寻宿盟。论交须耐久,持赠近无情。

清风动亭侧,明月生空碧。嘉时为招呼,相与成三益。

赏析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赏析

采莲曲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南北湖亭竞采莲,吴娃娇小得人怜。临行折得新荷叶,却障斜阳入画船。

赏析

登林虑南楼 其一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殿閤偏宜落照间,倚天无数玉潺湲。黄华墨灶知名寺,荆浩关仝得意山。

游子也如红树老,残僧偶与白鸥还。人生见说功名好,不博南楼半日閒。

赏析

栖霞观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偶寻溪水到仙宫,身世浑疑是梦中。风动霓旌高缥缈,烟笼瑶树郁青葱。

会闻白鹤归华表,试为丹砂问葛洪。明日维舟重相访,桃花满路失西东。

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

王庭筠王庭筠 〔元代〕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