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汪琬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年六十七岁。生于世宦之家,曾参与复社事。汪氏性情急躁冲动,坦率直言,不能容人过错,以是人多嫉之,然坦率无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不喜仕进,惟嗜读书问学,发明经义,精研史学,昌言朴学。
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九年(1670年)辞官归里。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后乞病归,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闭户撰述,不问世事,学者称“尧峰先生”。
参考资料:
他的散文疏畅通达,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康熙曾称赞他:“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代表作《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等文是其代表作。
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包括诗10卷、文40卷。
参考资料:
挂帆斗野亭,落帆淮南村。感君远相顾,舣棹枯槎根。
是时涨初减,绿波半篙浑。凉吹满絺衣,入水生縠纹。
携君坐船头,喜有浊酒温。景物况尔佳,烟柳摇初暾。
试鲙水精鳞,堆雪随风翻。君虽不解饮,为我尽此樽。
我侪本不羁,所志非高轩。微官偶为累,坐困簿领烦。
幸然脱尘鞅,如鸟辞笼樊。千里得良晤,一笑眉宇掀。
借问平生交,零落今谁存。东西与南北,逝川日沄沄。
俯视诸儿曹,琐细何足论。会当吐壮气,一往虹霓奔。
岸巾抵两掌,不顾四坐闻。君盍恕我狂,毋令遽声吞。
明发复行迈,相望青绮门。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
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
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
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
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
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嗟予与生交契久,相需不啻蛩随驉。
如何忽被有力夺,后来彭戴知谁与?一发青山是齐鲁,望中道路殊萦纡。
老夫老矣衰且甚,过从无日良可吁。祇今平原亦间阔,折柬未附双鲤鱼。
江湖满地水流碧,鸿雁叫月天涵虚。岁寒但愿佳眠食,为余问讯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