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临床应用

文学成就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后世影响

诗学思想

  徐祯卿的思想。其思想仍依其生平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对儒、佛、道、文学等兼收并蓄,体现出一种大体符合吴中地域的知识杂进性特征;后期大体可以王阳明所说的“学凡三变”来勾勒其思想的转变轨迹。“末世论”思想是徐祯卿对时代特征的一种概念性把握,也是其思想的一个基础起点,徐氏对文学复古的倡导、一生潜心“玄学”等都与其欲拯救“末世”的意图相关。徐祯卿的思想历程是与整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每一次转变大都体现了其精神结构的转换,从时间来看,徐祯卿是七子典范作家中较早由文学转入道学,又最早转向心学之人。《谈艺录》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谈艺录》是徐祯卿的诗学理论专著,其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在“复古”观念的观照之下,以“情”为核心带动“气”、“声”、“辞”、“韵”、“思”等诸理论要素的诗论体系。其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潮流以及吴中文人的文化复古思潮、感受主义与审美主义的膨胀均为徐祯卿“主情”、“复古”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极有利的环境。“因情立格”说则是徐氏对情感与格调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探索,为复古派提供了一个学习汉魏古诗的基本途径。徐祯卿吴中时期的诗歌与吴中地域性因素的关系。徐祯卿早期的习诗系统为六朝、中唐白居易、刘禹锡,又兼以晚唐,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风格哀婉清丽,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其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前期诗歌主要是融入吴中一脉,具有很强的吴中地域性,但又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特别是对“情”的吟咏与张扬在吴中“主意”的诗坛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成为其入京后加入复古主义阵营的前在因由之一(另一主要因由则是其复古主张)。徐祯卿与李梦阳等七子盟友的交往与转变。相对而言,在七子盟友中徐氏与李梦阳往来密切,特相友善,与边贡、南京作家群中的朱应登、顾璘亦交往颇多且情谊深厚,与何景明也有往来及诗歌酬赠,但相聚时日极短,而其与王廷相、康海、王九思、郑善夫等人交往的记载不多。关于徐祯卿后期诗歌观念的转变问题,本文主张其诗学观念在后期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只是因指导其后期诗歌创作的观念由吴中风习转向复古理论,才导致习诗系统改趋汉、魏,诗歌内容、艺术特征等也发生转变,但同时也保留了前期情深、清丽等特征。可以说徐祯卿的后期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交融。李、徐论辩及二人诗学思想辨析。在前七子复古运动史上,徐、李二人之间发生了一次诗学理论上的论辩,本文对论辩的具体时间、起因、过程以及论辨的态度、结果等做了比较细致的考察。李、徐二人的诗学观念在“复古”、“主情”等基本主张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次一级层次上还是有些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根深蒂固,始终存在,如在“复古”观念方面,二人对具体的复古统序、复古范型内部要素的选择等还存在一些差别。

人物评价

生平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生平

学术内容

轶事典故

作者《徐祯卿》的诗文
赏析

浙江驿下作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自叹南浮客,崎岖驿岭遥。
川途澹斜日,钲鼓送扬桡。
水势含沧海,山形折落潮。
夷墟不可问,徒使旅心摇。
赏析

谒严子陵祠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言访羊裘隐,荒台迹宛然。岩崖祠屋缀,天汉客星悬。

伊昔风云感,丘园束帛戋。神龙不可系,造化独深全。

去矣孤踪邈,怀哉大泽偏。钓竿何袅袅,石濑故溅溅。

郡以高名著,山依汗简传。馀风犹激懦,圣代更招贤。

圭组谁怜辱,襟期本尚玄。终焉赴空谷,寤寐白驹篇。

赏析

彭蠡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
地涌三辰动,江连九派深。
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
不见垂纶叟,烟波空我心。
赏析

阊阖行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阊阖开,道显通。今时当太平,鸡鸣狗吠相闻于国中。

民生苦不乐,朝作暮不舂。生何以乐时哉雍。豪右不贷法,郡县吏爱农。

徭赋壹,稼穑秾。兵讼以息,民无夭凶。黄河水清出龟龙。

愿我皇帝,寿与天侔无终穷。

赏析

嘉禾道中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槜李城何在,萧条草树存。未醒吴苑酒,已动越乡魂。

问水来天目,看桑过石门。愁闻鹡鸰语,宁听楚山猿。

赏析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 其一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吾怜范巨卿,悃愊不邀名。作吏竹林下,清风讼狱平。

与君同得罪,独窜夜郎城。万里巴江水,相思猿狖鸣。

赏析

送顾马湖孔昭(二首)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巴东明月巴西歌,两岸梅花羌笛多。
一曲停桡双泪落,猿声三峡若为过。
赏析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二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心肝义所均,离索一何深。虽历同朝寺,云路邈飞沈。

君处承明阳,我居湖水阴。淹阔婴多痗,日夕迟尔音。

赏析

白纻歌四首 其二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中庭桃枝连理倾。琼卮含霞玉醴盈。歌舞君前流目成。

丝桐顺耳感人情。持觞把袂君不违。愿作梁间双燕飞。

旨酒千壶列东厢。

赏析

雨霁庭药芬郁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炎曦代暮节,溽景布萋阴。迎风抗高馆,疏牖匝重林。

百卉熙嘉月,洽土重丰霖。中庭始及霁,芳蕤忽以森。

即事寡喧垢,投足类幽深。朝艺植余杖,时还散我襟。

处世常希寂,委顺故怡心。何必东山下,考筑始投簪。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