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参考资料:

1、 0

介绍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参考资料:

1、 0

生平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参考资料:

1、 0

墓址

《爱莲说》与衡阳的渊源

与合川

与汝城

与衡阳

作者《陈恭尹》的诗文
赏析

程母吴贞孝寿诗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今古恒情计菀枯,夫人贞孝独为殊。未亡已立千秋志,受托曾无六尺孤。

天到定时回厄运,月经胎后产明珠。请看母寿儿方盛,善庆于兹得楷模。

赏析

次韵答姚叔烟见赠四首 其二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忽闻天籁发青霄,四十年来恨始消。既有清风扬雅什,自甘黄发老渔樵。

森严公府来非易,咫尺音书报亦遥。不及乘春双燕雀,得巢君屋日飘飖。

赏析

早发资福寺至华首台道中复次前韵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一片烟光露正浓,秋衣沾湿两三重。芒鞋此地曾飞燕,竹杖何年更化龙。

隔县尚看云母洞,到山先认老人峰。旧游渐喜僧房近,溪水琅琅不辨钟。

赏析

白云庵席上次方芭宇韵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当年诗句寄青原,此日逢君在故园。鹏翼未酬庄叟志,鸡鸣空记孟尝门。

酒当深夜酲弥甚,灯近元宵蕊更繁。明月在天谁不仰,千江心印正须论。

赏析

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 其八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阴阳三食此何时,一月那闻古有斯。雁羽畏炎知北向,斗杓随岁渐东欹。

汉兴近酉年方建,夏厄逢壬历每移。天道即令皆可测,重华不用更陈辞。

赏析

饮刘信宜阶六寓邸赋赠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封邻千里挹清操,花满三城共浊醪。雅度自非时辈及,深谈不觉月轮高。

家承节烈声相应,旧隐山林气尚豪。出处与君皆有当,未将消息问山涛。

赏析

送张振六观察内召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玺书隔岁下炎州,九罭歌声不可留。北阙乍回卿士月,南人争送巨川舟。

二年宽政频觞酌,五日清江恋唱酬。见说俸钱俱散尽,归装还典鹔鹴裘。

赏析

赠邵彦升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好游通侠是平生,滇楚年年足未停。剖竹旧分秦郡县,下帘还作蜀沈冥。

连城璞玉谁能白,似戟须髯喜尚青。牛斗天边吴越近,秋来同望老人星。

赏析

张鄂山将归四明维舟珠江同过石公精舍因次前韵送之二首 其二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瓣香聊为寄湖滨,孺子生刍未易陈。事往渐忧青史误,心存空有白头新。

飞从天上宜千仞,老向尘中又一春。异日相逢论故旧,笠边须作下车人。

赏析

寿孟母王太夫人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八座夫人古所尊,况闻勋业满乾坤。三千桃实开嘉燕,百二秦关是旧恩。

处处甘棠南与北,重重彩服祖和孙。湟川政化清如水,好寄梅花入寿樽。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