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历史来源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4、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家族名人
  黎庶昌:贵州遵义人,清末散文家,曾为曾国藩僚属,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论文推衍曾国藩之说,尊崇桐城派,作有《拙尊园丛稿》,编有《读古文辞类纂》。
  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淡于荣利,专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人,明代书画家,其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公真:元代甘泉令,有仁政,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之情。
  黎镦:广安(今属四川)人,宋英宗时庆历进士,被苏轼称为“刚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弥且:春秋时齐国大夫。
  黎顼:战国时魏相国。
  黎朱苍:汉代长沙(今属湖南)相。
  黎嶷:河间莫阝(今河北任丘)人,南北朝时北魏将军,因战功被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侨:南北朝齐时明州(今浙江宁波市)人,因战功被封为永乐侯。
  黎干:唐代戎州(今四川宜宾)人,曾任谏议大夫,京兆尹。善星纬术。
  黎镦:广安(今属四川)人,宋英宗时庆历进士,被苏轼称为“刚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仲吉:宋代隐士。
  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公真:元代甘泉令,有仁政,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之情。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人,明代书画家,其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淳:华容(今属湖北)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黎简:1747~1799,清代诗人、画家。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顺德(今属广东)人。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黎简善书画,工山水,是当时有相当声誉的画家。诗从学李贺、黄庭坚入手,刻意求新,极“峻拔清峭”(王昶《湖海诗传》)之致,能自树一格。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称:“其诗由山谷(黄庭坚)入杜,而取炼于大谢(灵运),取劲于昌黎(韩愈),取幽于长吉(李贺),取艳于玉溪(李商隐),取瘦于东野(孟郊),取僻于阆仙(贾岛)。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为其二樵之诗”。他的记游、题赠之作较多。不少诗描绘了两广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如《藤县》、《白马角》、《龙门滩》、《邕州》、《白鹤观登五龙潭上玉女峰》、《冲虚观至朱明洞》、《浴日亭》、《江南岸蕉园歌》等。也有少数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如《田中歌》,反映少数民族的风习,如《歌节》、《大排三十八韵》等。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五百四峰堂续集》、《药烟阁词钞》,戏曲《芙蓉亭》等。
  黎恂:1785~1863,字雪楼,晚号拙望,黎安理之子,遵义东乡禹门(今遵义县新舟区)人。清代文学家,淡于荣利,专心治学,尤长于诗。幼年好文,十数岁取秀才,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举于乡,十九年成进士,改知县,签发浙江,补桐乡知县。越五年,父死,奔丧回家,称病居家团馆授业。道光十四年(1834年),再次出仕,拣发云南代理平彝(今富源)、新平知县,补大姚知县,继又代理云县、玩江、沾益知县,后升东川府巧家厅同知。咸丰元年告老还乡,十数年谢世,卒年78岁。黎恂不以进士为读书之终,却以进士为读书之始。回乡奔丧之际,以养廉白银万两购置古籍秘本返遵,于沙滩居宅辟“锄经堂”陈列古籍,供族亲弟子攻读。其外甥郑珍及其门生莫友芝,得益于此处藏书,名满西南,称经学大师;子黎兆勋,侄黎庶著、黎庶蒸、黎庶昌、孙黎汝谦,均受益于此,以文学知名于世。遵义文化,风韵百年,源于沙滩,以询为先。
  黎恺:1788~1842,字子元,一字雨耕,晚号石头山人。黎恂之弟。身体瘦弱却有悟性,诸子百家之书,一经过目即能抓住要领,记诵精粹章节。性格豪爽,有乃父遗风。清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与长兄黎雪楼共被里人誉为黎氏双壁。48岁时以大挑二等选任教职,先后任大定(今大方)府学教授、印江县学和开州(今开阳)县学训导,卒于任上。黎恺一生清贫,工诗词,著有《近溪山房诗抄》、《石头山人词抄》、《教余教子录》等。
  黎庶昌:贵州遵义人,清末散文家,曾为曾国藩僚属,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论文推衍曾国藩之说,尊崇桐城派,作有《拙尊园丛稿》,编有《读古文辞类纂》。


迁徙分布
  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